成為驅動工程師后的第一課

一個對嵌入式技術有追求的工程師夢想歷程:

第一年時,夢想是當一個單片機開發工程師

第三年時,夢想是當上嵌入式Linux應用工程師

第五年時,夢想是當上嵌入式Linux驅動工程師

五年,走向了驅動,卻沒了當年追求技術的那股沖勁。

成為驅動工程師后的第一課

大學剛畢業那會找工作,總覺得自己是個優秀畢業生,一定能找一個找個不錯的工作。

別人每天睡覺掛科,都能干個單片機開發,總覺得自己至少能干Linux應用甚至驅動。

于是簡歷只投大廠,談薪開口就是天價。

內心無比堅信:只要是金子哪里都會發光,總有一天會被人看到。

可現實就是,你干不了,優秀畢業生也沒用。

于是逐漸降低期望,能給個單片機開發的活干也行。

原以為自己和理想工作之間只差嶄露頭角的一個機會,但后來才明白工作只會讓人看到不夠理想的自己。

這是社會給自己上的第一課。

成為驅動工程師后的第一課

有了一定工作經驗后,想走向Linux應用開發,畢竟單片機開發一眼到頭。

真正做上Linux應用后,發現更多的是業務需求。

原本以為從單片機走向Linux應用,技術棧可以學的深一點。

可現實是,為了滿足需求,為了用戶體驗,改各種接口,各種封裝。學到什么有含量的技術了嗎,貌似沒有,頂多稱為“精通C語言”。

逐漸地,也失去了期望,開始妥協,寫業務邏輯就業務邏輯吧,畢竟還是要吃飯。

當上Linux應用開發后的第一課,向業務代碼妥協。

成為驅動工程師后的第一課

等真正做到夢寐以求的底層驅動開發時,才發現以前做的功能都過于浮躁。

以前做應用層,一個項目,可能兩三個月周期,就能看到一個完整的產品出來。

做了底層開發,一個月時間,可能只完成了一個驅動,離最終產品成型,那是很遙遠的路,望不到頭。

底層開發多了,發現一兩個月時間,基本上干不了啥,只能完成這么幾個驅動,這與應用開發幾個月成型大相徑庭。

但它有一個好處,雖然一兩個月時間,只干了這么一兩個驅動,但對這項技術的理解已經非常深刻,別人做不到一下就能達到你這水平。

我意識到,底層開發,沉淀技術有多重要。

這是成為驅動工程師后的第一課:學會沉淀。

? 版權聲明
THE END
喜歡就支持一下吧
點贊6 分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