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avaScript中使用Promise.all()和Promise.allSettled()方法

JavaScript中使用Promise.all()和Promise.allSettled()方法

本教程將教您如何在 JavaScript 中使用 Promise 等待。

在本教程中,我將教您有關 Promise.all() 和 Promise.allSettled() 方法以及如何使用它們來處理多個 Promise。

使用 Promise.all() 方法

Promise 對象具有三個有用的方法,名為 then()、catch() 和 finally(),您可以使用它們在 Promise 完成時執行回調方法。 p>

Promise.all() 方法是一個靜態方法,這意味著它屬于整個類,而不是綁定到該類的任何特定實例。它接受可迭代的 Promise 作為輸入并返回單個 Promise 對象。

正如我之前提到的,Promise.all() 方法返回一個新的 Promise。如果傳遞給該方法的所有承諾都已成功解析,則此新承諾將解析為已確定承諾值的數組。一旦通過的承諾之一被拒絕,這個新的承諾也將被拒絕。

立即學習Java免費學習筆記(深入)”;

所有 Promise 均成功解決

以下是 Promise.all() 方法的示例,其中所有 Promise 均已成功解析:

const promise_a = new Promise((resolve) => {   setTimeout(() => {     resolve('Loaded Textures');   }, 3000); });  const promise_b = new Promise((resolve) => {     setTimeout(() => {       resolve('Loaded Music');     }, 2000); });  const promise_c = new Promise((resolve) => {     setTimeout(() => {       resolve('Loaded Dialogues');     }, 4000); });   const promises = [   promise_a, promise_b, promise_c ];  console.log('Hello, Promises!');  Promise.all(promises).then((values) => {   console.log(values);   console.log('Start the Game!'); });  /* Output  19:32:06 Hello, Promises! 19:32:10 Array(3) [ "Loaded Textures", "Loaded Music", "Loaded Dialogues" ] 19:32:10 Start the Game!  */ 

我們在調用 Promise.all() 方法之前的語句記錄于 19:32:06。此外,我們的第三個 Promise 名為 promise_c 需要最長的時間才能解決,并在 4 秒后解決。這意味著調用 all() 方法返回的 Promise 也應該需要 4 秒才能解析。我們可以通過將回調函數傳遞給 then() 方法來驗證是否需要 4 秒才能解析。

這里需要注意的另一件重要事情是,返回的已完成值數組包含這些值的順序與我們將 Promise 傳遞給 Promise.all() 方法的順序相同。名為 promise_b 的 Promise 解析速度最快,只需 2 秒。但是,其解析值仍然位于返回數組中的第二個位置。這與我們將 Promise 傳遞給 Promise.all() 方法的位置相匹配。

這種秩序的維護在某些情況下非常有幫助。例如,假設您正在使用十個不同的 Promise 獲取有關十個不同城市的天氣信息。所有這些問題不會同時得到解決,而且不可能事先知道它們的解決順序。但是,如果您知道數據按照傳遞 Promise 的順序返回,您將能夠正確分配它以供以后操作。

一個承諾被拒絕

以下是其中一個承諾被拒絕的示例:

const promise_a = new Promise((resolve) => {   setTimeout(() => {     resolve('Loaded Textures');   }, 3000); });  const promise_b = new Promise((resolve, reject) => {     setTimeout(() => {       reject(new Error('Could Not Load Music'));     }, 2000); });  const promise_c = new Promise((resolve) => {     setTimeout(() => {       resolve('Loaded Dialogues');     }, 4000); });   const promises = [   promise_a, promise_b, promise_c ];  console.log('Hello, Promises!');  Promise.all(promises).catch((error) => {   console.error(error.message);   console.log('Stop the Game!'); });  /* Output  20:03:43 Hello, Promises! 20:03:45 Could Not Load Music 20:03:45 Stop the Game!  */ 

同樣,我們在調用 all() 方法之前的語句記錄于 20:03:43。然而,我們的第二個承諾 promise_b 這次以拒絕告終。我們可以看到 promise_b 在 2 秒后被拒絕。這意味著 all() 方法返回的 Promise 也應該在 2 秒后拒絕,并出現與我們的 promise_b 相同的錯誤。從輸出中可以明顯看出,這正是發生的情況。

與 await 關鍵字一起使用

您可能已經知道 await 關鍵字用于等待承諾解決,然后再繼續下一步。我們還知道 all() 方法返回一個承諾。這意味著我們可以使用 await 以及對 Promise.all() 方法的調用。

唯一要記住的是,由于 await 僅在異步函數和模塊內有效,因此我們必須將代碼包裝在異步函數內,如下所示:

function create_promise(data, duration) {   return new Promise((resolve) => {     setTimeout(() => {       resolve(data);     }, duration);   }); }  const promise_a = create_promise("Loaded Textures", 3000); const promise_b = create_promise("Loaded Music", 2000); const promise_c = create_promise("Loaded Dialogue", 4000);  const my_promises = [promise_a, promise_b, promise_c];  async function result_from_promises(promises) {   let loading_status = await Promise.all(promises);   console.log(loading_status); }  result_from_promises(my_promises);  /* Outputs  08:50:43 Hello, Promises! 08:50:47 Array(3) [ "Loaded Textures", "Loaded Music", "Loaded Dialogue" ]  */ 

這一次,我們定義了一個名為 create_promise() 的函數,它根據提供的數據和持續時間為我們創建承諾。我們的異步 result_from_promises() 函數使用 await 關鍵字來等待 Promise 解析。

使用 Promise.allSettled() 方法

當您只想在所有承諾成功解決后繼續操作時,使用 Promise.all() 方法是有意義的。例如,當您加載游戲資源時,這可能很有用。

但是,假設您正在獲取有關不同城市天氣的信息。在這種情況下,您可以輸出獲取數據成功的所有城市的天氣信息,并輸出獲取數據失敗的錯誤消息。

Promise.allSettled() 方法在這種情況下效果最好。此方法等待所有通過的承諾通過決議或拒絕來解決。此方法返回的 Promise 包含一個對象數組,其中包含有關每個 Promise 結果的信息。

function create_promise(city) {   let random_number = Math.random();      let duration = Math.floor(Math.random()*5)*1000;    return new Promise((resolve, reject) => {     if (random_number  {         resolve(`Show weather in ${city}`);       }, duration);     } else {       setTimeout(() => {         reject(`Data unavailable for ${city}`);       }, duration);     }   }); }  const promise_a = create_promise("Delhi"); const promise_b = create_promise("London"); const promise_c = create_promise("Sydney");  const my_promises = [create_promise("Delhi"), create_promise("London"), create_promise("Sydney"), create_promise("Rome"), create_promise("Las Vegas")];  async function result_from_promises(promises) {   let loading_status = await Promise.allSettled(promises);   console.log(loading_status); }  result_from_promises(my_promises);  /* Outputs  [   {     "status": "fulfilled",     "value": "Show weather in Delhi"   },   {     "status": "fulfilled",     "value": "Show weather in London"   },   {     "status": "fulfilled",     "value": "Show weather in Sydney"   },   {     "status": "rejected",     "reason": "Data unavailable for Rome"   },   {     "status": "fulfilled",     "value": "Show weather in Las Vegas"   } ]  */ 

如您所見,數組中的每個對象都包含一個 status 屬性,讓我們知道承諾是否已實現或被拒絕。在履行承諾的情況下,它包含 value 屬性中的解析值。在被拒絕的 Promise 的情況下,它在 reason 屬性中包含拒絕的原因。

最終想法

我們了解了 Promise 類的兩個有用方法,它們可以讓您同時處理多個 Promise。當您想要在其中一個 Promise 被拒絕后立即停止等待其他 Promise 解決時, Promise.all() 方法很有用。當您想要等待所有承諾解決時,無論其解決或拒絕狀態如何, Promise.allSettled() 方法非常有用。

? 版權聲明
THE END
喜歡就支持一下吧
點贊14 分享